资讯 · 信息

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

学校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我校张景勍教授团队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4-07-19来源: 科研处 阅读量:[]

我校药学院张景勍教授团队继2023年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发表痛风性关节炎靶向治疗研究成果(M2 macrophage hybrid membrane-camouflaged targeted biomimetic nanosomes to reprogram inflammatory microenvironment for enhanced enzyme-thermo-immunotherapy.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04123,DOI:10.1002/adma.202304123)以后,7月17日,又联合四川大学张凌研究员、我校附属大学城医院谭群友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发表了题为“Multimodal smart systems reprogramme macrophages and remove urate to treat gouty arthritis”的研究论文。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特征是关节中尿酸水平高和免疫功能受损微环境。临床数据表明,降尿酸治疗或单独的抗炎症治疗往往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尿酸酶、重组或聚乙二醇化尿酸酶可以降解尿酸,并且毒性明显低于一线化疗药物,但较高的免疫原性、有害的催化副产物、出现的抗药物抗体和炎症免疫微环境降低了治疗效果。抗炎药物由于需要长期使用,常产生严重毒副作用和抗药抗体。快速失活,脱靶分布和溶酶体降解使药物在炎性关节聚集量低,明显降低了疗效。目前,尚未见用于GA治疗的药物纳米制剂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可能是由于上述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智能仿生纳米系统,其“外壳”是由M2巨噬细胞的细胞膜及其外泌体构成的融合膜,该“外壳”封装了含有尿酸酶、纳米酶(透明质酸和多巴胺双修饰铂粒子)和白藜芦醇的脂质体。纳米系统靶向炎症关节,促进抗炎巨噬细胞在靶部位聚积,同时尿酸酶和纳米酶构成的级联双酶可降低关节内的尿酸水平和除去有害的过氧化氢。此外,定向近红外照射通过铂和聚多巴胺的作用提供局部轻度热疗,启动热诱导的组织修复。白藜芦醇通过作用于多个靶点产生抗炎作用和实现免疫调节,与尿酸酶共用可减少抗药抗体,协助融合膜重塑免疫微环境。各成分联合作用提高了总体疗效,使受损关节组织恢复更快。

药学院张景勍教授、四川大学张凌研究员,以及附属大学城医院谭群友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药学院徐靖鑫博士、科创中心吴明军高级实验师、药学院杨婕博士、药学院赵德璋高级实验师为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该项目得到了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庆市创新药物制剂精准治疗导师团队、重庆医科大学特聘教授、重庆医科大学未来医学青年创新团队等项目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4-01715-0

(编辑:蔡雨齐 王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