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信息

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

学校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重庆医科大学举行科技创新大会

发布时间:2021-07-12来源: 科研处 阅读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部署,加快推进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步伐,7月8日,学校在袁家岗校区电影院举行科技创新大会,同时举行了学校重大科技人才项目“揭榜挂帅”的启动仪式。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温涛、重庆市科技局副局长牟小云、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卫、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二级巡视员牛杰、渝中区政府副区长邹晓宇、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林金朝受邀出席大会,校党委书记刘宴兵、校长黄爱龙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全体在家校领导、各附属医院、学院及职能部门负责人,科技工作者和师生代表等参加大会。副校长杨竹主持大会。

温涛代表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向大会致辞。他高度肯定了重庆医科大学在科技抗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希望学校继续发挥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服务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职能,抢抓历史机遇,为重庆市、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服务,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牟小云在致辞中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他就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紧紧围绕“四个面向”,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使命;二是要对标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全市科技创新部署要求;三是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

王卫肯定了重庆医科大学广大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现出的“重庆担当”,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肩负起历史责任,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为指引,锚定重庆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对卫生健康系统提出的具体要求,围绕科技创新目标任务,在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接续奋斗,勇攀高峰。

牛杰指出,重庆医科大学作为重庆科协工作的主力军之一,为推动重庆科协改革发展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学校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持“四个面向”,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增强创新自信,多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

邹晓宇表示,近年来,渝中区与重庆医科大学深入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在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打造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互补和高度的战略契合,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渝中区将继续大力支持学校及其附属医院建设发展,助推重医“双一流”大学建设,推动区域医疗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林金朝表示,重庆医科大学为科学城建设注入了强大动能,高新区由衷欢迎学校继续深度融入科学城建设,将科学城建设和学校自身发展有机融合起来,与科学城构筑“发展共同体”,推动更多高端人才在科学城潜心研究,更多莘莘学子在科学城创新创业,更多高端成果在科学城开花结果,为科学城建设助力赋能。

黄爱龙作了题为《坚持四个面向 聚焦科技创新,助力“双一流”建设》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回顾了学校过去五年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主要成绩,深刻分析当前学校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深入总结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工作的经验与不足,并对十四五期间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做出战略部署。

报告明确了学校“十四五”科技发展的十项主要任务:一是要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不断深化科技评价、管理机制改革,强化学院在学校科技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不断提升科研管理综合能力;二是要持续增强承接重大科研任务竞争力。积极培育大团队、构建大平台,不断增强承接大项目的能力;三是持续推动附属医院科研能力提档升级。各附属医院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加快重大科技平台布局、孵育和建设,不断提升附属医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四是持续培育壮大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培育建设高端研发和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实施科技平台提质增效工程,不断完善公共科研平台建设;五是持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引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启动重庆医科大学重大科技人才项目“揭榜挂帅“计划;六是持续加强政产学研用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联合设立“环重医创新生态圈种子投资基金”,联合打造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积极融入西部科学城建设,更高质量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七是持续促进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融合,持续提升人文社科的社会服务能力;八是持续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建设,加强医学伦理监管;九是持续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十是持续强化国际科技合作深度,扩大学校国际学术影响力。

儿童医院科研处处长刘恩梅、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白晋、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培增、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娟分别发言,分享自身的科学研究历程,进一步激发全体师生科学研究创新动力。

刘宴兵代表学校党委作总结讲话,并就贯彻大会精神提出具体要求。刘宴兵指出,做好学校科技创新工作,一是要深刻认识加强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广大师生和科技工作者们要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清醒地认识到加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创新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扛起高水平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发扬根植于重医人血脉的奋斗基因和优良传统,让西迁精神在新时代更加激扬闪耀。二是要深刻认识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是重医人的精神血脉。在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上,学校有传统、有精神,有基础、有条件,有使命、有责任,同时也有压力、有挑战。要正视差距,充分发挥知识分子自身优势,激扬西迁精神,走好具有重医特色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之路。三是要勇挑高水平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始终坚持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党管人才政治责任;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分类评价标准,形成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

会议举行了重大科技人才项目“揭榜挂帅”启动仪式,榜单由“解决生物医学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勇夺国家‘杰青’项目”A榜和“在生物医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勇夺国家‘优青’项目”B榜构成。

此次揭榜坚持问题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力争实现“从 0 到 1”的突破,由科技工作者结合研究优势,自选揭榜项目。

揭榜A榜的科研工作者分别是感染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娟、附属第一医院研究员周新雨、附属第一医院研究员郑鹏、附属第一医院研究员曹炬。揭榜B榜的科研工作者是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邹镇、附属口腔医院副研究员陈陶、附属第一医院副教授杨淑敏、感染性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龙泉鑫,校领导为A榜、B榜揭榜者颁发了榜贴,揭榜科技工作者们在榜单上签下了郑重承诺。

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编辑:蔡雨齐 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