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信息

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

学校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举行2023年社会实践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3-11-06来源: 校团委 阅读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总结实践经验,分享实践成果,扩大实践育人实效,11月3日下午,重庆医科大学2023年社会实践分享会在缙云校区兰苑L1-3113会议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冯跃林,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统战部、离退休工作处、校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学院分管团学工作的负责人、专家,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团干部,校院两级大学生骨干代表,各学院学生代表等近300人参加活动。

分享会在重庆医科大学2023年社会实践工作总结视频《重医学子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中拉开序幕,视频回顾了我校近年来社会实践工作开展的整体情况。随后,“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扬帆计划”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代表、学校志愿者服务队代表及关工委老同志代表等11个团队和个人分享了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宝贵经历。

2023年“青马工程”培养班分享了团队深入石柱县桥头镇开展基层实践调研,通过走访慰问、理论宣讲、爱心义诊等方式收获和成长;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围绕在服务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第二课堂教育等工作进行了分享;口腔医学院“萌芽”社会实践服务队讲述了团队暑期在重庆市忠县乌杨街道太集村开展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阳光心语”志愿者服务队分享了“阳光心语”志愿服务队护卫儿童心理健康的故事;“竹蜻蜓”支教团重温了通过美育教育、心理团辅、学科教学等方式,照亮乡村课堂、点亮儿童梦想、托起未来希望的暖人故事;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生工巧匠”团队分享了团队结合专业特色,赴重庆市长寿区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儿科学院“小蜜蜂”酉阳发展成就观察团深入酉阳观摩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文化的传承与坚守;“扬帆计划”志愿者回顾了暑期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实习的所见所感所获;第五临床学院“满天星”志愿服务队讲述了团队服务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高谷镇中心校留守儿童的故事;第23届博士生医疗服务团讲述了我校12位博士研究生跨越1370公里前往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公益义诊、教学查房等医疗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姚云斌老师结合自己五次社会实践带队的经历,以责任、成长、感动为关键词,分享了“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的体会感悟。

冯跃林代表学校党委向积极投身实践育人各项工作的老师表示感谢,为师生们的精彩分享、深入思考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矢志不渝的传承点赞。她表示,社会实践是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奋斗精神、认识国情社情民情、涵养家国情怀的重要形式,并对持续深化实践育人成果提出几点期望:一是传承“西迁精神”,坚定信念作贡献。希望全体师生能够传承老一辈重医人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刻苦钻研、熟练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和高水平医疗技术,在实践中让知识和技术服务于民,惠及于民;二是拓宽“育人平台”,孕育实践结硕果。希望各职能部门、各学院坚持不懈,继续拓宽实践育人平台,与区县、乡村、社区等地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创新实践育人方式,丰富实践育人活动;三是学会“自找苦吃”,躬身实践长才干。希望同学们不怕苦、愿吃苦、善吃苦,向实践学习,向群众请教,向基层问计,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服务于民,展示新时代重医青年应有的精气神。

据悉,学校构建了“暑期‘三下乡’、‘三进’志愿服务、赛会志愿服务”等为一体的实践育人格局,与石柱县、奉节县、云阳县、江北区、高新区等地建立了常态化社会实践共建基地,广大师生通过科普宣传、理论宣讲、调研研究、医疗服务、支教帮扶等方式,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医院,走到乡镇,走向田间地头等地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暑期学校各单位共组建国家级、市级以及校院级重点团队90余支,200余名教师、2000余名学生分赴西藏昌都、四川凉山、重庆石柱、巫山等市内外多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后,学校将继续拓宽实践育人平台,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引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博学深谋,修身端行,把在基层的磨砺锻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实践中蜕变成长成才,在实践中淬炼意志品质,努力成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编辑:蔡雨齐 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