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信息

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

学校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重庆医科大学与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团队合作在《Cell》发表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4-02-02来源: 科研处 阅读量:[]

2024年2月1日,重庆医科大学母胎医学研究团队与中科院动物所联合在《Cell》期刊在线发表题为“A multi-tissue metabolome atlas of primate pregnancy”的长篇论著,揭示了灵长类妊娠期多组织器官代谢网络的动态演变、代谢通路适应和关键的适应性代谢物。

妊娠对于女性而言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的生理过程。据统计,中国每年有上千万女性经历妊娠。然而,并非所有孕妇都能正常度过十月怀胎并产下健康婴儿,很多孕妇在妊娠过程中会发生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等合并症。这些疾病会引起孕妇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最终导致不良妊娠结局,严重时甚至导致孕妇或胎儿死亡。因此,研究正常妊娠过程中孕妇多种组织器官经历的改变是揭示妊娠期疾病发生机制以及从根源上提升母婴健康水平的重要基础。

为孕育子宫中的胚胎/胎儿,孕妇体内多种组织器官都会发生适应性改变,例如心脏重塑、肝脏增大等。然而,孕妇多组织器官在分子层面的具体改变以及组织器官之间的互作如何维持妊娠(妊娠适应)仍不清楚。由于伦理限制,不能使用孕妇的组织器官来研究这一重大科学问题。而非人灵长类猴在生理、生殖特征和妊娠周期方面与人类高度相似,是研究人类多组织器官妊娠适应的最理想动物模型。同时,代谢组直接与表型相关联,可反应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因此,代谢组学是研究灵长类母体多组织器官妊娠适应的强有力技术手段。

该研究以非妊娠和妊娠早期、中期、晚期食蟹猴的23种组织器官为研究对象,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揭示了灵长类妊娠期多种组织器官的代谢网络动态演变,以及共享的关键差异代谢通路和代谢物。进一步利用人类胎盘滋养层细胞、胰腺祖细胞、肝脏祖细胞、心肌细胞和肌肉细胞验证了差异代谢物的潜在重要功能,并在正常妊娠孕妇与子痫前期患者血液中初步验证了食蟹猴代谢组数据的临床潜在应用价值,为深入了解母体如何适应妊娠带来的代谢挑战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后余带男、助理研究员万海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童超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广璐、博士后陈岗、博士研究生苏佳丽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黄仕强研究员、王红梅研究员、李伟研究员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漆洪波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3.11.043

漆洪波,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院长,母胎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30多项,在《Nature》《Cell》《Lancet》子刊等发表SCI论文230多篇,2022-2023连续入选斯坦福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

童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母胎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人社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人选等,从事重大妊娠疾病的代谢调控机制和临床转化研究,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5项,在《Cell》《AgingCell》等发表SCI论文60多篇,2022-2023连续入选斯坦福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

(编辑:蔡雨齐 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