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信息

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

医院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院要闻  >  正文

附属口腔医院梅杰获评2024年第一季度“重庆好医生”

发布时间:2024-06-03来源: 附属口腔医院 阅读量:[]

近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重庆好医生、重庆好护士”人物名单,附属口腔医院上清寺院区牙周科主治医师梅杰获评“重庆好医生”。

“重庆好医生、重庆好护士”推荐活动由重庆市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健康委、市总工会、市委网信办、市文明办联合开展,每季度开展一次。本次共评选出“重庆好医生、重庆好护士”2024年第一季度人物20名,旨在弘扬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激发广大医务工作者更好地服务大众、奉献社会,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1.png

作为重庆市第十批援藏干部、“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梅杰于2022年7月进驻西藏昌都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任科室副主任。

援藏期间,他认真负责、敢于担当,全身心投入到昌都市人民医院口腔科的建设中,在完善科室制度、梳理救治流程的同时,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椅旁操作,致力于为当地医院培养一批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他以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精湛医技赢得了当地医院和患者朋友的肯定与赞扬。

立足岗位奉献,“师带徒”彰显担当

为助力昌都筑起人民口腔健康的安全线,梅杰主动发挥专业所长,积极参与科室日常门诊和急诊工作。2023年3月的一个深夜,他突然接到科室医生来电,称一个两岁的藏族小卓玛,不幸被牦牛用尖锐的犄角划开整个颊面部,血流不止,急需急诊手术缝合,但当地医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处理好,需要援藏医生进行缝合。三月的内地已经春暖花开,高原上却仍是一片冰天雪地,加之入夜后开始降温降雨,路面已经覆盖起一层厚厚的冰面,车辆无法到达比医院海拔高200多米的驻地,但病情不能耽误,梅杰没有丝毫犹豫,决定冒险步行前往。夜色中,他借助手机微弱的亮光,一步步艰难地行走在冰封的路面上,一次次滑倒也未能阻挡他前进的脚步,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到达医院手术室,成功地为小卓玛完成了缝合,挽救了她的生命。

2.png

“科室建设和人员培养一个都不能落下。”援藏期间,梅杰重点围绕这两方面开展工作。在做好科室管理的同时,梅杰每周进行一次甚至多次理论结合临床操作的业务培训,以“师带徒、传帮带”的方式助力年轻医生快速成长。依托附属口腔医院以院包科的模式“请进来,送出去”,轮流安排当地医生到重庆接受进修培训,并请内地的口腔专家以短援的形式到昌都现场指导临床工作,为提升当地口腔医疗服务能力注入了重要力量。

坚定履行职责,无畏投身急难险重任务

梅杰在进藏后不久,还未彻底克服高原反应的时候,就接到命令要求赶赴昌都市妇幼保健院配合接洽重庆抗疫医疗队的任务。此时的昌都全城封闭,街道空无一人,往日繁忙的马路如今寂静无声,医院的救护车辆也全部被安排转运受感染人员和救助物资。在这种紧急状况下,梅杰尝试联系其它交通工具,但经过多方努力均未能成功。面对这样的困境,梅杰没有选择等待,而是决定步行前往保健院。

3.png

五公里的路程,在平原地区步行或许只需要半个多小时,但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每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稀薄的空气、急促的呼吸伴随剧烈的头痛,这些都是高反带来的挑战。每一步都像是在与自己的极限作斗争,但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无论多么艰难,都必须按时完成任务!沿途海拔4800多米的达玛拉山脉、波涛汹涌的的澜沧江水、以及远处金碧辉煌的强巴林寺,都成为了他前进道路上的背景。在这一分一秒的艰难坚持下,他终于在规定时间赶到目的地。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正是梅杰这种不懈努力、不言放弃的精神指引着他战斗在高原抗疫一线,先后两次参与昌都市方舱医院工作,为战胜疫情献策献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附属口腔医院将继续深入贯彻实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积极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以更大力度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力争培育和配备更多具备医、防、管等能力的融合型人才,更好推动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向基层延伸,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口腔健康服务。

(编辑:黄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