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信息

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

医院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院要闻  >  正文

抗新冠宽仁实录(二十七)丨超声科:做抗疫临床一线的坚强后盾

发布时间:2020-03-09来源: 附属第二医院 阅读量:[]

超声检查是临床常规的检查手段,能够协助医师做出精确的诊断及治疗。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役中,第32党支部(超声核医学科党支部)的超声科党小组全体工作人员虽然没有奋战在一线,也不那么引人注目,但他们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尽职尽责,坚守岗位,为打赢这场战“疫”做好坚强后盾。


疫情期间,虽然科室接诊的患者数量有所减少,但感染风险并未随之降低,工作人员在检查操作中也有可能接触到新冠肺炎患者,且均为近距离接触,风险较高。为此,党支部书记、超声科主任冉海涛教授再三强调,科室职工要团结协作,敢于担当,强化防控意识,在保障科室正常诊疗工作的同时,积极、科学、专业的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科室设立防控管理小组,分别负责就诊人员管理、环境消毒与人员防护管理、防护物资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等。防控管理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紧急拟定了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节前,已经多次通过远程系统在渝中院区和江南院区采用PPT讲解、现场演示等形式开展新冠病毒防控知识培训,保证全体人员参与培训,掌握培训内容。为保障医患安全、避免交叉感染,任建丽、张群霞两位副主任每天还对两院区工作人员进行线下、线上培训,不定期进行督查,确保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在医院严格的防控标准上,超声科党小组又细化了工作举措,对渝中、江南两个院区的5类患者:普通患者、床旁患者、急诊患者、疑似患者、确诊患者,分别拟定了对应的超声检查流程和防护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科室先后制定了疫情防控时期食道超声心动图流程和介入超声流程,24小时满足门诊、病房、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超声检查需求。“为了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检查,我们科室每天提前半个小时上班,24小时无休,中午、晚上都有医生值班。”冉海涛主任解释道。

 

科室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制定层层“关卡”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对科室而言,每天的消毒处理、患者体温检测、医务工作者身体状况追踪已成为日常。除此之外,科室每天还要对当日的就诊患者进行登记和统计,尽量缩短患者就诊的等候时间,在加强防控的同时,确保超声医学科临床诊疗工作的有序开展。目前,超声科已经逐步恢复正常工作状态,每天的门诊量已恢复到100至150人,并在逐日快速上升中。


除了科室的事务,冉海涛主任还承担着教学、科研任务。这位资深教授,作为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系的系主任,疫情期间还要通过网络给学生们进行在线授课和网上答疑。“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尝试,我还在努力适应,争取圆满完成任务。”冉海涛教授笑着说。


作为专家组成员,冉海涛教授还抽空参加了由国家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和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共同编写的《超声医学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专家共识》(第一版)的编写工作,目前已发布,成为指导全国超声医学科的工作规范与指南,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