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至5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张维斌一行深入垫江县太安村、徐白村、大石村看望慰问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派驻垫江的三位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助力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
一直以来,医院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扶贫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组织部的整体部署。从2019年3月8日起,选派三名政治素质高、作风过硬、能力突出的党员干部,前往垫江县,分别担任太安村、徐白村、大石村三个贫困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长。
心贴心,做村民的“知心人”
4日下午,张维斌与垫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彭锋一行,调研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豆虎的驻村脱贫攻坚的工作情况。豆虎汇报了带领工作组与村支“两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规范支部活动,打造一支有担当、能办事、办好事的村干部队伍。建设“堡垒项目、健康项目、安全项目、产业项目”四个村级重点项目;帮助57户贫困户找到“穷根”,精准施策,建立起紧密结对帮扶的模式,贫困户种植花椒增加到28户;建成花椒基地1910亩,安装太阳能灯38盏,落实四路一桥的修建。太安村被评为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
彭锋充分肯定豆虎脱贫工作的成效,称赞他从医务工作者转型为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成为村民的“知心人”。张维斌仔细询问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保障的情况,强调扶贫工作要做实做细,严防“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情况发生。
建卡贫困户吴映全的家里,映入眼帘的是院坝平整、鸡鸭规范圈养、人居环境整洁卫生,装满着金黄色的玉米袋,堆砌在整个屋子里。张维斌与老人交谈,了解他们的劳作和生活。吴映全笑着讲:“我们喂了50只鸡、30只鸭,种了一亩水稻、两亩玉米、三亩花椒,吃的、用的都不用担心。”
牵线搭桥, 获得“卖花郎”美称
8月5日上午,在徐白村村委会议室里,医院纪委副书记、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冉平介绍了以问题为抓手,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情况。在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硬化生产便道、安装太阳能路灯,让村民出门不再“难”。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广泛联系、积极牵线搭桥,汇集资源,实现了16家企业入驻徐白村,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年年分红都有增长;建立村经济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动机制,资助与奖补他们的产业发展,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提高村民的整体经济水平,实现贫困户和村民的幸福感“双上升”。鼓励贫困户积极参加,与种植大户联合创建徐白村白芍花种植基地,跑市场、大力推介,逐渐扩大白芍花的销售渠道,因而,冉平获得“卖花郎”美称。
紧密依靠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党委,在各个党支部的帮助下,以“消费扶贫”积极拉动村民扩大农作物种植和家禽养殖,推进从“扶贫”到“扶志”。贫困户黄延平的母亲饲养了2千多只鸡苗,虽有疫情影响,冉平帮助她联系销售收入2万余元,“现在我的娃儿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都不愁,这样的日子过得哟!”一说起她家的鸡仔,王成英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贫困“清零” ,全乡村民满意度第一
5日下午,一进入大石村村民委员会的院坝,一片金黄色的谷物整齐的晾晒在办公楼前,一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美丽乡村风景如画。
医院药学部主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贾运涛汇报了一年半的脱贫工作。虽然工作在垫江较偏远、经济基础较薄弱的村子,贾运涛牢记脱贫攻坚的使命,讲政治、讲团结、讲奉献,与工作组和村支“两委”一起实现13户全部脱贫,贫困“清零”。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加速奔跑,建立起“土地流转+种植+就近务工”乡村产业模式,调动村民生产积极性,实现产业效能的最大化,如今家家户户小洋楼、自来水、居民电和新建厕所全覆盖、村里修建了文化廊、休闲风景苑,成为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村民乱扔乱放的现象少了,邻里乡亲的互助多了,特别是“厕所革命”,直接改善村民的卫生行为习惯,促进村民文明素养的提高,全乡村民满意度在全县居第一。
参观村卫生院时,张维斌与村医进行深入的交流,询问待遇保障、人员安排、常用药物品种、工作量等情况,鼓励村医加强业务学习,为村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个村的调研走访,三位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的成绩历历在目。张维斌衷心感谢垫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彭锋,以及镇政府、村支“两委”对儿童医院派驻的三位扶贫干部的关心、帮助和照顾,表示儿童医院将一如既往的支持驻村扶贫书记的工作,尽所能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效。他高度赞扬三位驻村书记发扬儿院人吃苦实干的精神,充分肯定他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的实效,体现了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的使命与担当,医院始终是他们坚强的后盾,希望他们不负重托,攻坚克难,苦干实干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