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信息

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

重医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重医故事  >  正文

战疫重医人㉞丨程胜:湖北培养了我,这正是我报答家乡的时候

发布时间:2020-05-24阅读量:[]



程胜,医学博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重庆市医学会呼吸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第18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作为一名生长、求学在湖北的医生,在家乡危难之时,他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前线,尽医者仁心,用毕生所学为抗击疫情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孝感支援期间,程胜和治疗团队共治愈患者35例,其中34例为重型和危重型。



危难之时,守卫家乡是他最盼望的事

除夕夜当晚,本就坚守在大学城医院抗疫前线的程胜,收到了医院招募援鄂医疗队队员的通知,当即便报了名。在疫情发生初期,程胜通过在武汉的同学了解到了疫情进展的最新情况,谈及报名前的想法,他说:“害怕有一点,但更多的是想马上赶赴湖北参与抗疫。”


虽然没能第一批支援武汉,但在之后的待命时期,程胜每天下班都会认真查阅新冠肺炎的最新诊疗资料,经常独自研究学习到深夜。“第一批医疗队出征以后,我就把东西准备好,等着集结号令了。”他说,“是湖北培养了我,危难之时,我要回到湖北报答家乡。这是作为医者的责任,也是作为湖北人的责任。”


程胜与妻子


程胜的母亲身体抱恙,常年卧床,需要家人陪护,他的爱人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在程胜离开家的44天里,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照顾家中的老人和两个孩子,大儿子今年11岁,小女儿才刚出生6个月。但对于程胜援鄂的决定,她说,“我理解和支持他,我知道,去一线抗疫是他最大的心愿。”


在出发前一天,程胜11岁的儿子写了一篇作文为他加油,看到儿子在作文里写道:爸爸加油,要保护好自己!程胜感觉全身都充满了力量。2月28日下午,程胜作为重庆市第18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带着家人和同事们的祝福,踏上了驰援湖北孝感的征途。


程胜启程前往湖北



医者仁心的坚守,源于同济精神的传承

在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求学的10年,程胜不仅获取了扎实的医学知识,更将从医的严谨作风和医者仁心的人文关怀刻入自己的脑海中,渗透到自己从医为人的行动中。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不知足、做学问要知不足”,回忆起在同济医学院的求学生涯,中国外科奠基人之一、中国器官移植主要创始人裘法祖院士的这句话,程胜仍记忆犹新。

程胜曾在华科同济医学院求学


在校期间,程胜聆听了一场裘法祖院士的讲座,“裘法祖院士分享了一个影响他65年从医生涯的故事,浅显易懂的让我知道了做医生应该保有的坚守和态度”,谈及求学期间的感受,程胜说道,裘法祖院士的故事影响着自己从医的初心,多年工作以来,他时刻回想,启示良多。


这一次,程胜义无反顾的回到湖北,在抗疫一线战斗,“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用高超的医术和责任感救死扶伤,诠释着他所坚守的“医者仁心”。

程胜所在的病区是孝感中心医院重症隔离一病区,负责20多名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重症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住院时间长,远离家人,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孤独的情绪,有的甚至开始自暴自弃,拒绝进食和治疗。


“这两天状态怎样?还会呼吸困难吗?”“CT显示有所好转,要放松心情。”在重症病房中,程胜正用地道的湖北方言询问着一位老爷子的情况,老爷子也热络地与他交谈着。


老爷子本是与老伴一同住进重症病房的,因为年龄较大,听视力都不好,平时都是老伴照顾,但因老伴提前出院,老爷子的情绪开始低落,抵触治疗。程胜见此情形,便开始用湖北方言与老爷子沟通,为他加油打气,“家乡人回来支援你了,你要快点好起来啊。”老爷子的心情渐渐好了,也愿意配合医疗队队员们的治疗,最终顺利出院。

程胜(左)在医院工作


在治疗重症患者的过程中,程胜最大的感受便是,专业技术固然重要,但鼓励患者从精神上战胜疾病,给予患者关怀和照顾同样重要。


程胜负责的重症病房中来了一位年轻人,他在去年年底查出肺结核,这次又患了新冠肺炎,一度病情危重,经过救治后小伙子挺过来了,复查CT也已经明显好转,但因为核酸检测依然呈阳性,小伙子担忧的询问程胜:“我会好吗?”


“当然会啊,你看,你旁边的这位大叔昨天复查核酸阴性了,很快就会出院了,你这么年轻,要有信心,好好休息,配合治疗,一定会痊愈的。”程胜用方言鼓励他说。


程胜口中的这位大叔,原来在区县医院住院治疗,因为病情危重转到孝感中心医院重症隔离一病区,因为住院时间长,心情一直很低落,程胜便时常去到大叔的病房陪他聊天,给他加油鼓气,叮嘱他要认真吃药,慢慢的大叔一步步脱氧,学会自己调节呼吸频率……最终大叔病愈出院了,这也是程胜最高兴的事情。


程胜进入隔离病房前



留住更多的生命 是我努力的理由

程胜是重庆市第18批援鄂医疗队里唯一一名重医人,他的队友们来自重庆的各个医院,因为彼此都不认识,刚开始时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大家都为着同一个目的,那就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救治患者。”程胜说,为了快速地融入工作,适应节奏,同事们利用休息时间,不断学习新冠肺炎最新的资料,结合现有病例特点,探索更加有效的诊疗方法,并根据患者的病情持续调整治疗方案。


援孝医疗队员们集体学习


程胜和队友们在及时学习诊疗常规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预警,将治疗关口前移,防止轻症转为重症,重症转为危重症。同时程胜在临床工作中强调治疗的个体化,尤其是抗病毒治疗,由于没有特效药,针对核酸持续阳性的患者,他和治疗团队加用了氯喹/羟氯喹治疗,并严密监测心电及生化指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新冠肺炎最常受累的器官是肺脏,会引起程度不同的呼吸衰竭,针对不同的患者,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从普通的鼻导管吸氧到有创呼吸机等各种呼吸支持手段”程胜介绍道,对危重症ARDS患者,除了有创通气,还使用了俯卧位通气、镇静肌松等治疗支持,有效改善了氧合。

重症病房里,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变化都需要及时处理,一次救治经历让程胜记忆犹新。

那是程胜来到孝感后第一次值夜班,刚刚结束病例讨论,突然接到一位重症患者病情转危的消息,他匆匆穿好防护服,立马进入隔离病房,与队员们一同对患者进行抢救。抢救过程中,程胜在急救室中不断的走动,厚重的防护服密实地包裹着他,护目镜蒙上了一层雾气。直到患者转危为安后,程胜才猛地意识到汗水早已浸透了全身,“双手被汗水泡胀,脸上也留下了深深的勒痕。”


程胜说,但每当我看到患者对生命渴望的眼神,就能把防护服的闷热置之脑后,每当从死神手中拉回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口罩的窒息感也就荡然无存,留住更多的生命是我在抗疫前线努力再努力的理由

如今程胜已经回到重庆,在结束康养后,他又立即回到工作岗位,迅速投入到了正常的工作中。同时,程胜承担的《整合医学-呼吸系统疾病》课程,因受到疫情影响,这一学期改为在网上示教,在线上他与学生们交流分享在抗疫一线的经验和故事,也将他对医者仁心的坚守,传承给了更多的重医学子。


来源:附属大学城医院 新华网-重庆频道

编辑:黄泳琪 蔡雨齐

排版: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