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信息

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

重医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重医故事  >  正文

重医新青年丨徐周:时间与汗水,是培育成功果实最好的养分

发布时间:2020-06-23阅读量:[]

   


在重医求学的日子里

他扎根学术

注重科研思维的培养

兼顾临床与科研

在导师培养和团队的激励

发表论文22篇,其中SCI 19篇

总影响因子182.5分

参编书籍共9部

  收到德国纽伦堡大学博士阶段学习邀请

     


他就是2020届重医毕业生

2012级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七年制研究生

徐 周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潜心科研,是他医学道路的核心


研究生期间,徐周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2篇,其中科技核心期刊论文3篇,SCI收录19篇,目前IF总分182.56分,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14篇,发表平台包括Lancet、JAMA、Journal of Hepatology、Thyroid、Cancer等高影响力期刊。论文内容涉及综述、meta、论著、个案分析、letter等多个方面。


参编《关爱甲状腺健康-远离甲状腺癌》《关爱乳房健康-远离乳腺癌》《关爱甲状旁腺健康》《乳腺肿瘤甲状腺病学》《乳腺肿瘤肝病学》《乳腺肿瘤心脏病学》《乳腺癌伴随疾病学》《乳腺肿瘤内分泌代谢病学》《外科手术学基础》等著作9部。

   

部分文章截图汇总


   

部分参编书籍汇总


沉甸甸的荣誉和成果是徐周勤奋学习、潜心科研的真实写照。“科研的成果都是脚踏实地一点一点做出来的。”在徐周看来,繁忙的临床工作、不断涌现的新课题、看不完的论文和科研报告……在给自己压力的同时,更带来了新的机会。



研二期间,徐周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乳腺癌患者化疗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状况研究:基于事件相关电位评估的临床研究”,在SCI杂志Cancer Chemotherapy and Pharmacology上发表,该杂志是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旗下期刊,2018年影响因子3分。


研究首次提出乳腺癌患者化疗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与年龄的相关性。提及课题写作的初衷,徐周谈到,是源于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认知功能明显下降,有些患者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记忆力下降,更有甚者有时甚至忘记了家在哪里。


他查阅数据发现,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因大多数患者都需要接受化疗,化疗的副作用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但相关研究多依赖主观的自我评测问卷及神经心理学测量方式作为评估方法,自我认知报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神经心理学测量的敏感尚受到质疑,脑影像测量的成本较高,应用较少。


   


在导师孔令泉教授的指导下,徐周所在的研究小组经过多次讨论,最终决定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的P300成分,应用客观的电生理测量方法,评估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文章顺利发表当天即被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SIBCS)微信公众号全文转载报道。同时,被国内乳腺癌最高学术会议---第十五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十三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评选为优秀论文,并被邀请作大会现场报告


   


这一会议是国内乳腺癌学界最高的会议殿堂,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大咖汇报课题项目,台上会不会因为紧张而吐词不清?专家的提问会不会答不上来?这让徐周的内心充满激动又紧张不安。


在第十五届全国乳腺癌会议开始前,徐周花了大量的时间来修改自己的PPT,练习自己的讲稿,在导师和团队成员的帮助和鼓励下,最终顺利完成了演讲,获得好评。


   


也正是因为这次会议,徐周不仅学习到了乳腺癌国际前沿的知识,更见识到了乳腺癌学界各路大咖的风采,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努力的信念。


   


   

     


2020年,一篇徐周作为第一作者的科研数据letter投稿仅13天,就被国际肝脏病学领域的核心专业期刊《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接收,影响因子18.9分。


谈及文章写作的缘由,徐周说:“我所在的团队长期致力于乳腺癌伴随疾病的研究,其中乳腺肿瘤肝病学就是主要分支,在日常的学习科研中,我就特别关注脂肪肝领域的相关进展。


4月初,由22个国家30位专家组成的国际专家小组发布了有关“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新定义的国际专家共识声明。


   


“当共识声明一出来,我与团队成员就仔细研读了相关内容及诊断标准”徐周说,但在研读中发现诊断流程第一步就提出了使用生物学指标或评分来诊断肝脂肪变性(脂肪肝),例如脂肪肝指数(Fatty Liver Index)等指标,但是文中并没有给出详细地诊断界值。


随即,他便利用团队前期取得的约13万例体检资料,以肝脏超声的诊断为基础,分析体检人群男女中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生情况,以及男女中脂肪肝指数诊断脂肪肝的界值。


通过研究,首次给出了中国人群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生情况及男女差异,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脂肪肝指数诊断脂肪肝界值的男女差异,丰富了代谢相关脂肪肝的诊断方法和依据。


   

     


成绩的背后,是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谈及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第一篇SCI,徐周仍旧记忆犹新。


那是在大四时,徐周有幸参加了一个科研小组,团队的研究内容是meta分析,最艰难的要数前期研究方向的寻找。


团队采用3人小组的模式,先分头找方向,再一起讨论该方向能否进行下一步分析,一个方向不行,又换另一个方向。对于才刚开始接触英文文献的徐周,光是理解文献就占用了他课余的大部分时间,团队最终选定研究方向就花了几个月时间。


做研究的初期并非一帆风顺,当时每周都要花费很多时间补充做研究的基础”徐周说,其中文章的写作就是极大的挑战。


由于大四时的英文写作水平还有所欠缺,他便通过大量的看文献,学习别的文献的写法、语句和语法,来提高自己的英文写作能力。经过不断的投稿,拒稿,修改,再投稿,前前后后花了将近1年的时间,文章才最终发表。


“得知接收那一刻的欣喜,不亚于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激动的心情”,有了第一次发表SCI的经历,徐周便更加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多看多写多改,是他训练写作能力的方法,“多看才能有思路,多写才能变熟练,多改才能更进步”徐周说道。


在重医,遇见了亦师亦父的导师


作为2012级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七年制的研究生,在华中科技大学培养一年后,徐周于大二正式开启了他在重医的学习之路。


   


在本科期间,他将重心放在了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英语能力的锻炼上,通过积极参与创新实验,meta分析研究小组,徐周对从事科研产生了兴趣,也有了对未来研究生发展方向的初步规划


“在重医的学习生涯中,最想要感谢的就是孔令泉教授。”徐周说,作为自己科研道路上的指路人,孔令泉教授不仅从学术上,更是在生活中给予了我许多的关心鼓励、帮助支持。


   


新年初始,徐周因疫情隔离在家,但也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变化。


1月底,我国学者在《柳叶刀》(IF:59.1)发表了题为“武汉市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的文章,其中得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较高ICU入住率(32%)及死亡率(15%)的结论。


该篇文章在线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媒体争相转载。但徐周所在的孔令泉教授团队经过仔细论证,发现文章中提及的新冠肺炎有较高死亡率的说法不太准确的,很容易引起国内社会恐慌。


孔令泉教授团队成员分布各地,有的奋战在一线,有的隔离在家,但是大家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积极讨论,最终决定写letter进行评论。



     

“当时的心情是迫切又忐忑的”谈及着手写评论文章时的心情,徐周说道,时间紧迫,刻不容缓,但因为是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的论文,如果没有把自己的论点和论据阐述充分,很有可能被退稿。


孔令泉教授团队成员通过在网上连线,积极反复讨论、反复修改论证,最终徐周为第一作者的Letter文章“Full spectrum of 2019-nCoV disease severity still being depicted”在投稿四天后即被接收。原文作者同期回复予以肯定,该评论对病死率等数据的进一步解读有助于解除国际社会以及国内社会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恐惧与恐慌。


“这是我终身难忘的一次科研经历”徐周说,得知被接收时,心里几乎不敢相信,这是徐周目前所有投稿中被接收的最短时间记录。虽然专业是普外科,但徐周认为,科研是不分国界,不分专业的,为战胜疫情出一份力是学医人的责任


   

     


在学习生活中,最让徐周记忆深刻的是,大五上学期时,研究生导师已经确定,虽还未正式步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但孔令泉教授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教学。


通过电话交流的方式,导师询问徐周目前的学习情况、生活状态,分享临床上的发现、体会,讲解临床经验和科研思路。这样的通话,每周都会有多次,短的半小时,长的则1-2小时。不仅为徐周的研究生学习打下基础,还引导并培养了徐周在科研上的批判性思维,让他在科研上勇于探索,敢于质疑。


   


研一时,徐周刚到临床,因为不熟练且任务繁重,经常加班熬夜,后因焦虑食欲不佳而感冒。感冒当天恰逢值班,孔令泉教授细心的察觉到了他的身体状况,便去药店买了药交给徐周,同时嘱咐他要照顾好自己身体,少加班熬夜。


“里面有蛋白粉,抗生素,感冒药,眼药水等等”徐周回忆说,导师就像慈父一般,让自己的心里无比温暖。


时间与汗水,是培育成功果实最好的养分


目前,徐周已收到了德国纽伦堡大学博士阶段的学习邀请,即将开启他科研道路的新阶段。“回顾过去,感慨万千,这一路走来虽然磕磕碰碰,但也算是十分圆满。”徐周在他的毕业论文结语中写道,虽有熬更守夜、焦头烂额的艰辛,但也有茅塞顿开、下笔成篇的畅快。


   

德国纽伦堡大学博士阶段学习邀请截图


谈及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心得,徐周认为有科研思维很重要,但前期的努力更是必不可少。不懈地阅读文献,不断地总结思考,才能有更开阔的思路,科研思维也得以锻炼培养。


“努力学习肯定要占用一部分休息娱乐的时间,有时候甚至可能占据的是绝大部分,但这都是人生奋斗、成长必不可少基础”徐周说,所以首先要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要想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未来的打算是什么,定好目标后就奋勇前行。对他而言,学生时期所耗费的时间与汗水,都将是培育未来成功果实最好的养分。


撰稿:黄泳琪

编辑:黄泳琪  蔡雨齐

供图:徐周

排版:黄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