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信息

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

媒体重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重医  >  正文

重庆晨报:隔离不隔爱,禁足不禁心——隔离病房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3-03阅读量:[]

原文网址:https://www.cqcb.com/county/yuzhongqu/yuzhongquxinwen/2020-03-03/2226385_pc.html


随着重医附一院感染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2020年3月2日,第四批院内支援的护士也逐渐结束工作进入医学观察期。今天,让我们走进隔离病房去看看,重庆本地抗击新冠小天使们工作和生活的日常。

我和我的抗饿神器

二三月的重庆,早上7点30分不到,天还没亮透,清晨的浓雾中还伴着一丝丝寒冷。上早班的护士已经匆匆吃完早餐,在更衣室准备穿戴防护用具。在接下来八九个小时里,护士们即将不吃不喝,而且白班是最累的,除了要负责整个病区患者的治疗,要采集核酸鼻咽拭子、抽血,每四小时还要背着50多斤的消毒液为三层楼喷洒消毒。一天下来,防护服内打底的洗手衣常常湿透了。面对一整天的繁忙工作,护士穿着尿不湿上班已经是常态,但如何抵抗饥饿成了特别具体的问题。爱美爱苗条的护士们放弃了身材,把巧克力、士力架、蛋糕这些高热量食物当成了早餐的首选。隔离病房的护士们都说,为了有更好的体力完成工作,这些都不算什么。肥可以再减,但是疫情不等人。

1.png

感染科护士郭丹的爆笑朋友圈

2.png

泌尿外科护士魏华对病区进行喷洒消毒

家人的鼓励是最好的良药

隔离病房里面常常会收治很多高龄、基础疾病多、自理能力欠缺的病人,8床爷爷就是这样。这个爷爷处于脑梗塞后遗症期,伴有脑萎缩,无法自行下床活动,左眼睑因为外源性感染红肿,只有右侧视力,听力也不好,交流“全靠吼”。更要紧的是,爷爷还是舌癌术后,说话不清楚,只能吃流食,还容易发生呛咳。隔离病房里面不允许有家属和陪伴,除了常规的治疗与护理,8床爷爷的吃喝拉撒全由护士包干。初来病房的爷爷对环境非常不适应,口齿不清地笔画着:“灰炎,怕是灰炎。”护士发现爷爷一整个上午连一次小便也没有上,询问之后才发现爷爷觉得自己上厕所会给护士添麻烦,就一直憋着。从那天开始,每班的护士每隔一两个小时就会去主动关心爷爷要不要喝水,上不上厕所。因为爷爷无法进食隔离病房提供的盒饭,护士就把自己的玉米糊和牛奶冲泡好了喂给爷爷吃。护士担心爷爷这样下去会营养不良,就和家属沟通,家属非常愿意且配合给爷爷准备三餐。有一天爷爷突然变得非常配合,问他原因,他拿出一张纸条含糊不清地说:“肥家,肥家。”护士听了半天才明白,爷爷说的是,回家。幸运的是,两天后爷爷成功解除隔离,回到了家人的身边,而爷爷老伴儿的关心却一直感动着我们。

3.png

来自爷爷老伴儿的小纸条

4.png

神内科护士田媛一丝不苟书写护理记录

病毒无情人有情

作为一名普通的护士,进入隔离病房工作以前,有焦虑有担心有害怕,除了完成高强度的工作,担心被病毒感染,21天不能回家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真正进入隔离病房后,大家的心都逐渐放了下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医院领导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下,隔离病区的工作人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充足保暖的个人物资,有营养丰富的三餐零食,有可以只穿不洗的洗手衣,有像亲妈一样觉得你冷督促你穿秋衣的生活老师,有每天雷打不动准时消毒的清洁阿姨,有更有“强迫症”式防护装备辅助员,关心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护士长。进入又离开隔离病房的医生护士一轮又一轮,她们数天如一日,仔细耐心地保护着大家,为大家解决后顾之忧。

5.png

感染科王菊对护目镜进行防雾处理

6.png

感染科何桂兰为肝胆外科李巧巧整理防护装备


7.png

蓝精灵(泌尿外科魏华)、大白(感染科冉林)、小黄人(清洁工彭阿姨)为你守护

8.png

来自妇联的慰问和食堂的加油餐

截止2020年3月3日,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新增人数为0例,治愈19例,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隔离病房作为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需要,抗击病毒的战役还在继续。在这些细微的“小辛苦”“小热闹”“小感动”背后,是大家风雨同舟的坚定与赤诚。隔离病房隔离了人,却隔离不了爱;工作结束后仍禁足不能回家,却禁不住人间温情。阳春三月,生机勃勃,待隔离病房关闭的那一天,让我们彼此拥抱,开怀大笑,约一顿火锅,去武大看樱花,来一碗热干面,你听,湖北省博的曾侯乙编钟,已经敲响春天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