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网址:https://www.cqcb.com/hot/2020-03-15/2258001_pc.html
“我只是陪领导去武汉出差,不会参与一线工作,放心。”向家人隐瞒了真实工作,代涛离开了家。2月4日,他和38位同事作为第五批重庆市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员出发武汉。
在武汉,代涛担任医疗队联络员,承担起全体队员生活和工作的服务保障工作,并和队员们一起协助沌口方舱完成新建工作。截至3月8日沌口方舱医院关舱,医疗队39名医护人员零感染。
步行十多公里为队员扛回自制靴套
今年31岁的代涛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的护师,在新冠疫情发生时,代涛正借调至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应急办,相比医院,这里是最安全的地方。
得知单位要派医疗队前往湖北,他第一时间报了名,后来又主动申请回到缺人手的急诊科。“我的同事都在一线‘冲锋陷阵’,我也要去最危险的地方。”
怕家人担心,他选择了隐瞒,说只是陪领导常规出差。出征那天,其他队员都有家人送别,代涛的家人一个都没有来。“能让他们少担心一天是一天。”后来,妻子在朋友圈看到他出征的照片,哭成泪人。
到武汉后,经过两天的培训,医疗队就要进舱了。然而此时进舱必备的靴套十分紧张。缺乏筒靴保护,病毒就有可能附着在袜子上,加大医护人员的被感染风险。
防护不到位坚决不能让队员进舱!然而此时,东西湖方舱医院已经收入大量病人,医生不进去,必然会发生问题。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关键时刻,代涛提出了建议:用筒靴、垃圾袋、橡皮筋自制靴套。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于是,代涛和一位同事开始各地搜寻原材料。
商店关门了、交通停运了、附近的超市只买到了10双筒靴,怎么办?代涛只好步行到15公里以外的店,购买了20多双筒靴,再把物资扛回酒店,分发给同事们。为了让队员们穿上合适的鞋子,那个上午,代涛跑了五个店才把筒靴备齐。“病人在舱里等着呢,必须要上啊!”
2月7日,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培训和学习后,代涛和同事们成为了首批进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医疗队。
队员有恐惧心理 单独进行防护培训
2月6日晚,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打断了正在整理上报资料的代涛。开门一看,原来是同事徐林(化名)。
“代涛,我觉得我们的防护不到位,被感染的风险很大。”徐林皱着眉,脸上表现出极大的担忧。
面对病毒、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同事们有此担心十分正常。跟徐林交谈后,代涛发现他是担心自己防护服穿不好。第二天,代涛就和一名“运感员”单独对其进行防护指导,一遍一遍训练,直到徐林完全熟悉穿脱防护衣的流程。“后来,我们在沌口方舱医院负责外围工作,徐林还特别想进舱,他对自己的防护措施很有信心。”代涛说。
实际上,代涛在武汉的工作并不需要进舱,但是为了能让队员们多休息,他也主动进舱工作。
“我是党员也是联络员,就要带好头,让我们医疗队更有凝聚力。”代涛说,自己多上一天,同事就可以多休息一天,其他人看着他这么努力,也会更有斗志。
其他医护人员上一天班可以休息,代涛休息的时间都在做自己的工作,为队员们的后勤做好保障。每晚都要加班到凌晨一点,在武汉的一个多月里,他一天也没有休息。
让“空舱”正常运行 医护零感染
一个方舱医院要投入运行,前期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进出口通道、穿衣间、脱衣间、医用电脑的摆放、系统设置……各个环节都需全盘考虑。
2月17日,代涛接到通知:转战沌口方舱医院,协助其新建。到了现场,代涛和同事们傻了眼:眼前的沌口方舱医院就是新“舱”,完全达不到 “医院”的标准。
敲定收出病人流程、确定医护人员的进出通道、协商舱内舱外的沟通方式……当天晚上,代涛带领38名队员一直加班到凌晨4点多,才得以让其他医疗队顺利进舱。
“代涛,医护人员的进出口只有一个,无法分开,怎么办?”医疗队刚进舱,又发现了新问题。
一个通道进出,交叉感染的风险极大。
新增通道是不可能了,代涛又提出自己的建议:医疗队错峰上下班,留出时间消毒。这一建议也被其他医疗队采纳。
在沌口方舱,代涛和医疗队的主要工作是医院的外围值守,其中一个重点工作就是监督医护人员穿、脱防护衣。“每一个步骤都要到位,一定不要发生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情况。”
截至3月8日沌口方舱医院关舱,这里的医护人员感染“零”发生。
“从新建医院到送走最后一批患者,沌口方舱医院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看着患者一个个治愈出院,对我们表达谢意,还是觉得自己做的事很有意义。”代涛说,目前他们在武汉休整,他也随时准备着再上一线。“就想多做点事,哪里危险、哪里缺人,我就去哪里。”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陈竹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