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信息

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

媒体重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重医  >  正文

重庆日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主题创作展在川美开展

发布时间:2020-05-06阅读量:[]

原文网址:http://app.cqrb.cn/economic/2020-05-06/302669.html?from=singlemessage

重庆日报全媒体讯(首席记者 李星婷 齐岚森 解小溪)5月6日,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文联主办,四川美术学院承办的 “中国力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主题创作展”在川美大学城校区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川美师生创作的300余件抗疫主题作品,涵盖油画、雕塑、新媒体、版画等多个门类的艺术作品,展现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5月6日,“中国力量”四川美术学院新冠肺炎防控主题创作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记者 齐岚森 摄

大型雕塑《冬去春来》四易其稿

据悉,此次展览由川美上千名师生从大年初二就开始创作,共创作出主题艺术作品1000余件,展览遴选出300余件优秀作品进行展出。

走进美术馆,展厅正中是川美副院长焦兴涛领衔创作的《冬去春来》大型主题群雕。群雕高3米、长10米,以“付出与奉献”为主题,从右至左塑造了医疗队出征、医护人员救治、患者出院等画面,辅以医院建设者、社区工作者、外卖小哥等人物,展示全民抗疫的力量和精神。

▲《冬去春来》作者:焦兴涛、申晓南、龚吉伟、应平、刁伟等。记者 齐岚森 摄

“团队共11名师生,几易其稿,历时一个月完成。”焦兴涛介绍,团队曾在一周内4次推倒作品小样重来,“最重要的是群雕的核心部分,应该以什么内容为主?后来我们看见一位医生抱着康复小女孩的照片,画面非常温馨,就把这张构图放在作品最明显的位置,体现一种温情而坚定的力量。”

不少知名艺术家创作出佳作

川美不少知名艺术家参与此次主题创作。在1号展厅,陈列着庞茂琨、张杰、侯宝川、陈树中等人创作的油画。《永恒与短暂》是庞茂琨创作的一组三联油画,长5米,高1.8米,分别描绘了医务人员靠着凳子休憩、躺在地上、侧卧休息的状态,体现他们紧张的工作之后非常劳累的瞬间,反映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精神。

张杰的《2020:红与白的记忆》,用医护人员的白色防护服和口罩,与党员医护人员宣誓时的红色党旗、胸前的红心等标志对比作画,展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希望,充满力量。

▲《2020红白记忆》作者:张杰。记者 齐岚森 摄

陈树中耗时一个多月创作的《2020 春潮涌动的黎明》描绘了北方的蔬菜基地里,劳动人民接力运送蔬菜,为抗疫贡献力量的画面;翁凯旋的《决战前夜》大型油画,反映了火神山医院热火朝天的建设画面和“中国速度”。

装置和多媒体艺术作品让观众体验式参观

此次展览还有不少装置作品。设计学院20余名师生、历时3个月创作的全球疫情监测系统《COVID-19数字图迹(数字媒体艺术)》,让人很震撼。

49米的通道里,师生们用多媒体技术,将在100天里搜集到的全球新冠疫情数据变化,用可视化效果展示出来。全球每天的动态数据变化、100天的媒体报道……形象直观的可视化展示,让观众们体会到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必须携手抗击病毒。

untitled.png

▲《公元2020——众志成城》作者:赵晓东。记者 齐岚森 摄

雕塑系跨媒介工作室带来的装置作品《呼吸之间》是一个沉浸式体验作品。观众需要走过手卫生消毒、穿防护服等模拟的流程通道,进入“病房”。病房里,6张病床上摆放着一些灯泡和绿色的多肉植物,随着房间里模拟的呼吸声,灯泡随声控闪闪发光,寓意病人顽强的求生意志;病房的墙壁上,有红色的、大大的“加油”两个字,观众可按上自己的手印,参与作品创作,寓意每个人都可为抗疫贡献力量。

现场还有公共艺术学院为209名重庆医科大学一线抗疫人员画的肖像;版画系用木版、铜版画刻画病床或医护人员的行李箱;用石膏塑造的上百个不同医护人员的脸部肖像等作品。

▲《2020·春潮涌动的黎明》作者:陈树中。记者 齐岚森 摄

“用艺术作品记录此次抗疫,用艺术的形式展现众志成城的抗疫力量。”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表示,接下来,川美会将此次抗疫和主题创作的相关内容融合在学校的专业和思政教学中,引导大学生们为新中国、新画卷的谱写奉献青春力量。

▲《英雄之城》作者:侯宝川。记者 齐岚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