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质疑,理性判断,不畏权威,追求真理。2020年新年伊始,我校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外科孔令泉教授团队代表学校首次在国际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会刊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影响因子51.3)上发表学术争鸣文章,大胆质疑加拿大卡尔加里的一项单中心双盲随机临床试验。
这是继该团队上月在糖尿病领域顶级期刊Diabetes Care(美国糖尿病学会官方杂志《糖尿病护理》IF:15.27)刊文发表论文“Comment on Norhammar et al. Undetected dysglycemia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two common diseases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periodontitis: a report from the PAROKRANK study. Diabetes Care 2019;42: 1504-1511”后的又一重大科技喜讯。
2020年1月7日,四大顶级国际综合性医学期刊之一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影响因子51.3)以letter形式,在线发表了我校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外科孔令泉教授团队题为“High dose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bone health”的临床研究成果。
该文章通讯作者为孔令泉教授,我校2013级和2012级七年制研究生李浩、徐周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
相关链接: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article-abstract/2758445
近年来,孔令泉教授团队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多项研究成果,即将出版的学术专著《乳腺肿瘤内分泌代谢病学》也成功获批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孔令泉教授团队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乳腺癌患者维生素D缺乏及相关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的防治、乳腺肿瘤糖尿病学、乳腺癌伴随疾病学、乳腺肿瘤伴随疾病学和乳腺肿瘤内分泌代谢病学的概念,经过多年临床研究的沉淀,不仅实现了科研成果的全面爆发,也以大量原创性成果持续为全民健康助力,得到学界、业界的广泛关注与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团队所研究的“乳腺癌伴随疾病学的建立与发展”获中国抗癌协会推荐,作为中国抗癌协会推荐的5个项目之一,入围参评2019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文章指出,在一项加拿大卡尔加里的单中心进行的探索高剂量维生素D补充对体积骨密度(VolumetricBMD)和骨强度影响的双盲随机临床试验中,通过对311名年龄在55到70岁之间,未患骨质疏松的社区居民进行为期三年的维生素D补充试验,比较每日维生素D补充剂量在400 IU,4000 IU与10 000 IU下的参与者的桡骨、胫骨总体积骨密度(VolumetricBMD)与骨强度及其变化情况,原作者Lauren博士得出:“在健康的成年人中,补充高剂量维生素D并不能改善骨骼健康。”这一结论可能具有误导性。
首先,该研究纳入人群包含有一定比例的癌症、心血管相关疾病、II型糖尿病和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这些参与者不能被认为是健康成年人。此外,已有研究证明这些疾病与维生素D缺乏具有相关性,此类疾病患者理应被排除入组。
第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骨密度指标总T值在-2.5到-1.0之间的参与者应被诊断为骨量减少,而非健康者。因为,与具有正常骨密度(总T值大于等于-1.0)的人群相比,骨量减少者可能存在代谢紊乱、维生素D吸收或利用降低等危险因素,纳入骨量减少人群或许会干扰维生素D补充试验的结果。该研究中有多少参与者患有骨量减少?这些参与者在干预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是否均衡?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解答。
第三,该研究中,给予维生素D的实验剂量分别为4000IU与10000IU,远超过了健康成年人的推荐摄入量:600IU。加拿大骨质疏松协会(Osteoporosis Canada)发布的《骨质疏松症管理指南》推荐,50岁以上的成年人推荐每天服用800-1000IU的维生素D,而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推荐每天服用800-2000IU。在该研究中,维生素D充足者服用如此大剂量的维生素D甚至可能是有害的,这一点可以从该研究中高剂量维生素D补充组的高钙血症发生率上可以看出。因此,将试验组的每日维生素D补充剂量调整为600 IU-4000IU,或能更好的研究高于推荐剂量的维生素D补充与维生素D充足人群的骨健康之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
李浩,重庆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七年制研究生。2013-2014年于复旦大学联合培养一年。2019年国家研究生奖学金获得者。发表与待发表论文16篇,其中SCI9篇,第一或共一作者SCI5篇,总IF近115分。参编科学出版社出版《乳腺肿瘤心脏病学》、《乳腺癌伴随疾病学》、《关爱甲状旁腺健康》、《外科手术学基础》等著作4部。
徐周,重庆医科大学2012级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七年制研究生。2012-2013年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培养一年。2018年国家研究生奖学金获得者。2019年度校三好学生及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目前发表论文19篇,其中SCI 16篇,第一或共一发表SCI 11篇,总IF约100分。参编《关爱甲状腺健康-远离甲状腺癌》《关爱乳房健康-远离乳腺癌》《关爱甲状旁腺健康》《乳腺肿瘤甲状腺病学》《乳腺肿瘤肝病学》《乳腺肿瘤心脏病学》《乳腺癌伴随疾病学》《外科手术学基础》等著作8部。2018年撰写的会议论文被第十五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十三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评选为优秀论文,并被邀请作大会现场报告。目前已收到德国纽伦堡大学博士阶段学习邀请。
孔令泉,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乳腺癌、甲状腺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临床医教研工作,并致力于乳腺癌伴随疾病学和乳腺肿瘤内分泌代谢病学研究。2009年和2015年访问学者。5次获校级优秀教师,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 40余篇,单篇最高IF 51.3,15分以上4篇。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3项。主研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乳腺肿瘤内分泌代谢病学》,科学出版社);主编《乳腺癌伴随疾病学》《乳腺肿瘤糖尿病学》《乳腺肿瘤心理学》《乳腺肿瘤甲状腺病学》《乳腺肿瘤肝病学》《乳腺肿瘤心脏病学》《医学英语词汇》《外科手术学基础(汉英双语教材)》等著作13部;参编11部。连续指导10届七年制医学研究生每人发表临床论文3篇以上,其中1篇以上SCI。